(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表现为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仍然保持相对恒定(图8-5)。离体肾实验观察到,当肾动脉的灌注压(相当于体内的平均动脉压)由2.7kPa(20mmHg)提高到10.7kPa(80mmHg)的过程中,肾血流量将随肾灌注压的升高而成比例地增加;而当灌注压在10.7-247kPa(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又将随灌注压的长高而增加。这种不依赖肾外神经支配使肾血流量在一定的血压变动范围内能保持不变的现象,表明它具有自身调节。一般认为,自身调节只涉及肾皮质的血流量。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自身调节

图8-5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自身调节

RPF:肾血浆流量 GFR:肾小球滤过率

关于自身调节的机制,有人提出肌源学说来解释。此学说认为,当肾灌注压增高时,血管平滑肌因灌注压增加而受到牵张刺激,这使得不滑肌的紧张性加强,血管口径相应地缩小,血流的阻力便相应地增大,保持肾血流量稳定;而当灌注压减小时则发生相反的变化。由于在灌注压低于10.77kPa(80mmHg)时,平滑肌已达到舒张的极限;而灌注压高于247kPa(180mmHg)时,平滑肌又达到收缩的极限。因此,在10.7kPa(80mmHg)以下和24kPa(180mmHg)以上时,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便不能维持,肾血流量将随血压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在10.7-24kPa(80-180mmHg)的血压变化范围内,入球小动脉平滑肌才能发挥自身调节作用,保持肾血流量的相对恒定。如果用罂粟碱、水合氯醛或氰化钠等药物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活动,自身调节便告消失。此外,还不能完全排除其它因素如肾内组织液压力、代谢产物等因素在肾血流量自身调节中的作用。通过肾血流量自身调节,使肾小球滤守率不会因血压波动而改变,维持肾小球滤过率相对恒定(图8-5)。